9月18日,今日头条报道第三届“北药杯”中药知识技能大赛在我校举行。

原文如下:
“煎炒烹炸”?“望闻尝掐”?长春中医药这场比赛让人眼界大开!
男着长袍马褂,女穿汉服旗袍,拱手万福致礼,默念用药之道……如果你进入这样的场景,是否会有穿越之感?其实,这只是9月16日在长春中医药大学举行的一场特别的知识竞赛——第三届“北药杯”中药知识技能大赛决赛现场的“开场白”。
之所以说它特别,几个细节就能让您“窥一斑而知全豹”。
见过比赛当中对中药材“煎炒烹炸”的吗?看过决赛现场清空桌面、选手围坐一团、对着由50种中药混成一包的“试卷”内容“望闻尝掐”的吗?估计您也没见过,304种中药饮片中的任何一种饮片图片一出现在屏幕上,就要立刻说出它的名称、药性、炮制方法等等内容的考试方式吧?而这些别开生面的考试方式、“极限”的考察方法都出现在第三届“北药杯”中药知识技能大赛的赛程中。难怪参赛选手们都说,面对比赛压力“山大”,比平时期末考试还要难上N多倍。
大赛另一个特别之处是,今年的竞赛由吉林、辽宁两省联合举办,参赛队伍自然也由两省分别组织。原本的省内“关门竞技”变为两省“开门争锋”, 各参赛队把重视度连连提升了几个级别,比试、较量的意味更浓,所有人都想拿出最大的能力、最好的状态,在这个特别的赛场上大显一回身手。
下面咱来正式认识一下这个不一般的赛事吧。本届大赛由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长春中医药大学和吉林省北药集团联合承办。大赛还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高度重视,特别委派人教司领导参会。此外,赛事还得到吉林省贸促会的大力支持,特将其纳入东北亚博览会--中医药健康产业博览会中,作为一项重要议程。
自两个多月前吉林、辽宁两省确定联合举行第三届中药知识技能大赛时起,两省分别在本省中医药系统进行广泛动员部署,精心遴选选手。最终吉林省组建17支代表队、辽宁省组建8支代表队参赛。
9月14日—16日的三天赛程中,25支代表队要经历很多“关卡”考验:比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考试形式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试。参赛选手需要掌握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调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制剂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等知识。其中,中药技能环节比赛中,选手需对304种中药饮片进行识别,写出饮片名称;植物药、动物药的基原所属科名,或矿物药的类别;植物药、动物药的药用部位,或矿物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实践技能考试的中药炮制考核环节,选手需要掌握12种炮制方法及28种代表药物的规范炮制。
经过三天激烈角逐,吉林省中医院代表队获得团体一等奖;吉林省中医院代表队的李海涛、蔚忠贤,辽宁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代表队的沈晓庆获得个人综合一等奖。
下面来听听赛事各主办方“大咖们”对这场既高大上又充满极限挑战意味的比赛的解说和点评吧。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邱德亮:我们连续三年举办中药知识技能大赛,目的就是为了逐步实现中药质量管理正规化、标准化、制度化,让中药人才结构更加合理,中药从业人员理论和实践技能水平进一步提高,从而提升中医药对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障能力。
吉林省北药集团董事长公晓颖:我们连续承办三届“北药杯”中药知识技能大赛,越办越觉得值。在助力中医药发展的同时,也能促进我们企业的自身发展。中药是中医发展的基础,中药质量的好坏关系中医疗效的好坏。所以,以后我们还会长期坚持举办类似赛事,为中医药技能、文化的继承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辽宁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佟海明:本届大赛,吉林省邀请辽宁省参赛,这个联合办赛的想法,我们大力支持、全力参与,并虚心学习。未来辽宁省还会继续参与这样的区域内联合举办的赛事,大家携手共同推动东北地区中医药发展,也为东北振兴出份力。
不论是大赛的主办方,还是参赛队员,在经历了三天“火烤般”煎熬的同时,也收获了中药知识大幅提升的成果,这是所有人共同的心声。正因如此,佟海明副局长在决赛环节致辞中赋的一首诗,获得了所有人狂热点赞。现摘录如下,以飨大家:三届“北药杯”,本草群英会。理论技能大练兵,神农显神威。竞技舍我谁,友谊更珍贵。吉辽两省共发展,国粹生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