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中国中医药报》报道我校邀请国医大师讲思政课,开启本科生医学启蒙教育。

原文如下:
长春中医药大学邀请国医大师讲思政课,开启本科生医学启蒙教育,为其埋下了献身中医学实现中医梦的种子——
思政课堂开启学子筑梦之旅
10月17日,长春中医药大学四象城剧场成为学生“学习筑梦”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一堂关于“大医精诚”的思政大课在此举行。
听课者是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以及康复治疗学专业的800名2018级新生。讲课者是国医大师、中医儿科学专家王烈教授。
提前开始的授课
原定上课时间从下午两点钟开始,还有30分钟到两点,800人会场已经座无虚席。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2018级中医学子来说,能一睹国医大师王烈的风采,学生们都很激动,也非常期待。
来得早的不仅是学生们,老师也提前半个小时到场了。国医大师王烈已年近90岁高龄,是吉林省中医院终身教授,中医儿科界唯一一位第一批至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作为现代中医儿科理论奠基人之一,他创立了中医防治小儿哮喘病“三期分治”“哮喘苗期”“哮咳理论”和“闻声辨咳一指诊法”,首先发现白屈菜治疗百日咳,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对我国防治百日咳发挥了重要作用,临床应用文献载入国家药典,并获得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研制新药9种,院内制剂100余种,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王烈笔耕不辍,著述等身,出版著作30部,其中《婴童医论》《婴童哮论》《婴童肺论》等婴童系列10余种,铸就了中医儿科学的学术大厦。他培养了28届硕士博士研究生,桃李芬芳。
王烈对于医学生的成长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他一直认为中医的未来在于后继有人,他一有时间就来到学生中间,传递知识,启迪思想。这次他是应长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邀请,为学生上“学习筑梦”思政课第一课,旨在弘扬“大医精诚”精神,为中医药事业发展、为中医人才薪火相传建功立业。
有故事的课堂
一个半小时的课程,王烈全程坚持站在讲台上授课,课堂上没有一个同学看手机、打瞌睡,现场频频传出欢笑声和阵阵掌声。
本次课的主题是“大医精诚・践言”。 王烈首先从一则孙思邈的故事开始:
有一天晚上,突然有人敲门,孙思邈以为是来了急诊,开门一看一只老虎趴在门口,张着大嘴表情十分痛苦,他赶紧关上门,心想这老虎是来看病的么?可是他要是把我吃了怎么办?后来孙思邈还是选择开门,经初步诊断发现是老虎口中卡住了一根骨头,孙思邈决定先将一根铁环塞入老虎口中,防止老虎伤人,随即取出骨头,并嘱咐老虎每晚到十字路口吃药渣滓,同时,嘱咐来看病的病家将煎煮后的药渣倒在十字路口。于是,便有了后来孙思邈骑虎出行给人看病,以及病家将药渣滓倒在十字路口的两个传说。
随即,王烈逐字解释“大医精诚”。他从医容医貌、药方字迹到至关重要的医德医术,以生动诙谐的各种事例为学生们讲述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的必要条件。
从神话故事,到个人经历,学生们听的津津有味。
白屈菜是如何发现的
课堂上,王烈给大家讲了自己如何发现白屈菜治疗“百日咳”的故事。
王烈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跟着后来成为中药学专家的邓明鲁教授上山采药,发现一种草药叫白屈菜。当时该药还没有记入药典,民间有说法是可以治疗腹泻。他便采回来,以身试药,进行临床观察,然后用于治疗小儿腹泻。一次,在治疗小儿腹泻时,腹泻未愈咳嗽哮喘先好,启发了王烈查阅资料,于是发现了该药治疗“百日咳”的功效。
后来长春市爆发小儿“百日咳”的时候,王烈拿出工作日记,找到以前的记载“小儿服用白屈菜,腹泻未全,咳嗽治愈”。于是,他大胆使用白屈菜来治疗小儿咳嗽,发现效果特别好,获得了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从此白屈菜堂堂正正地进入了药典。
王烈讲述这段经历的时候,轻描淡写,学生们却听得意味深长,深深为其敢为人先、以身试药的精神所感动。
“五真”指明中医学子成才路
王烈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告诉大家,他能够成长到今天,是因为坚守“五真”十字箴言。即:真知、真信、真学、真做、真创。“为中医者,不能投机取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相信中医的医理;学中医要勤学、善悟;要做一个真正用中医、中药的真中医;要继承学术薪火更要勇于创新。”
他从竹叶的疗效讲到以身试药白屈菜,从“西学中”的心路历程讲到治疗小儿“百日咳”的研究过程,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引领着、带动着在场每一位学生的热情。耄耋之年,他仍坚持工作在中医儿科临床、教学第一线,是中医儿科领域当之无愧的一代大医,是广大中医学子“学习筑梦”的偶像。
作为一所中医药院校,长春中医药大学一直围绕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进行不断的探索。国医大师讲思政课,为中医学子上“学习筑梦”第一课,开启本科生医学启蒙教育,这一举措激发了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医学生埋下了献身中医学实现中医梦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