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中国中医药报》报道我校开展“第二课堂”,助力复合型人才培养。

原文如下:
长春中医药大学:
“第二课堂”助力复合型人才培养
对于长春中医药大学2017级的学生而言,当他们毕业的那天起,在他们的个人档案中会多出了一份成绩单—— “第二课堂成绩单”。方寸纸张,内容丰富,意义深远。
自2018年5月,长春中医药大学正式实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出台了《长春中医药大学“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认定及实施办法》,将第二课堂成绩单正式纳入了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把“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学校高素质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重要依据。这项制度的实施,是该校摸索培养中医药复合型人才模式的有效探索。该模式搭建了立体化的思想平台、教学平台、实践平台、创新平台,高效衔接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在大数据分析下,更具合理性和针对性地培养各类人才,确保人才培养的多维性和普适性,提高人才素质,激发人才潜能。
“第二课堂成绩单”是指学生在坚持第一课堂学业为主的同时,结合个人成长实际,参加第二课堂实践活动,获得个性化的课外人才培养学分。“第二课堂活动”主要包括思想成长、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文体活动、工作履历、技能特长等六大类。根据该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每个本科生在校期间应获得不低于6个学分。“第二课堂成绩单”采用学分式评价和记录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时记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经历和成果,实现课外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记录。学生在校期间,未按规定获得课外6学分,不能毕业。第二课堂实践学分超过10学分的,可以申请代替任意选修课学分。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建立和推广,进一步拓宽了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思想成长、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文体活动、工作培训、技能特长等六大主题,从不同侧面延伸了学生素质发展的可能性,更深度契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从单一的课堂教学到多样的素质锻炼,学生的参与度更高,主动性更强。通过学、思、践相结合,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成长;同时进一步更新和深化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丰富人才评价体系,使之更具科学性、多样性和适时性,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真正落到了实处。
长春中医药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第二课堂成绩单”不但在校内发挥着强大的影响力,在校外也必将成为各级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试金石。一份光鲜的“第二课堂成绩单”,无疑会优化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评定,并助力学生梦想的实现。“多出的这份成绩单,浓缩了大学时光的点滴,锤炼了学生的品格与能力,它不只是大学期间的一个证明,更是未来人生发展的无限可能。”
内容来源/《中国中医药报》